欢迎来到亚讯车网! 登录|注册|RSS|最新文章|地图|收藏

东风雷诺为何十年落定

标签:雷诺东风

<< 返回分页浏览

  亚讯车网 www.yescar.cn】

  为何十年才破局?

  为什么折腾了十年才瓜熟蒂落?据我所知,主因是外方。其一,面对复杂的中国市场,戈恩还没有把握能做好;其二,更重要的是,戈恩认为不能在日产是否完全成功之前,匆匆地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

  《汽车商业评论》:十年前,当东风与日产全面合资时,就已经谈到了“金三角”,但东风雷诺为何却又等了十年才终成正果?

  朱界飞:要看东风-雷诺起起落落这十年,首先要了解东风日产合资十年这一历程。俗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晚到也不一定是坏事,最后赶到也有可能做得最好,不是有“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一说吗。

  2003年日产进入中国,就比丰田和本田晚了很多,但它的时机非常好。当年合资,苗圩(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时任东风汽车总经理)和戈恩就谈到了金三角(日产、雷诺和东风):日产和东风合资,那么雷诺和东风也可以合资。雷诺-日产于1999年联盟,到那时已近3年。中方对金三角亦充满期待。

  但为什么折腾了十年才瓜熟蒂落?据我所知,主因是外方。这里面有两个故事。一个故事是,东风日产合资后,2004年、2005年属于磨合期,此过程中,东风跟雷诺有些进展,但雷诺还没准备好进来。

  对戈恩而言,日产进入中国,是雷诺-日产联盟后的最大项目,总投资10亿美元,拿的是真金白银。此前最大项目是派中村克己到美国去做一个近1亿美元的皮卡项目,中村克己完成任务后,被戈恩派回来接替志贺俊之,负责东风日产全面合资谈判。

  东风日产全面合资项目,对戈恩而言确实冒着巨大风险,他也输不起。2004年底时,他说了一些欠妥的话,从另一面说明,面对复杂的中国市场,戈恩心里没谱,甚至有些惶恐。此时,雷诺全球策略中,只有欧洲策略和俄罗斯策略,但还没有中国策略。这是其一。

  其二,更重要的是,戈恩认为绝不能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当日产成功与否都没有看清楚的时候,又让雷诺进来,两个项目压力太大,无法把握。所以2005年、2006年以后,双方都把所有精力放到东风日产上。

  2008年等东风日产看到曙光,进入发展第二阶段时,中村克己打好基础。中村公泰接任后,东风日产越走越稳。看到东风日产这样成功,加之戈恩又把中村克己派到雷诺任执行副总裁,雷诺中国策略迅即提到日程。

  中村克己到任后,马不停蹄启动雷诺中国进口事业。2010年,他亲自操刀启动东风雷诺合资项目。双方谈得很快,但政府审批较慢,才拖到今天,延伸出一个十年的概念。

  但据我们所知,这十年慢跑过程中,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东风雷诺要先解决三江雷诺遗留问题。

  非常简单。三江雷诺是政府行为,只需要武汉市政府的一句话。实际情况是,武汉市政府对东风雷诺项目的企盼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催着双方赶快成立。到最后,合同还没签,土建早就开始了。

  东风雷诺签约仪式上,不管是戈恩,还是徐平,双方都不约而同地提到金三角概念。但对中国市场而言,十年早已沧海桑田,此时此境金三角的意义何在?

  现在重提东风-雷诺-日产金三角,我认为意义不大。十年前,中国汽车市场突然提速,中方对金三角寄予厚望,希望雷诺和东风合资后,能把东风带得更高。但现在这个金三角,早已不是十年前的金三角概念,我后面再谈更具战略性的图景,东风集团把法国三大汽车品牌雪铁龙、标致和雷诺都集于一身,这个战略意义更为重大。

  东风雷诺此番进入,我依然认为时机还是合适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相对成熟,更加市场化,竞争也更加白热化,市场需要更高品质的汽车。但这对所有汽车企业都平等,雷诺也概莫能外。站在这个角度,不得不说雷诺来晚了,而且太晚。因此,如果不采取非常手段,必将错失苦等十年的机遇。这是事实。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东风不再是当初的东风,雷诺也不再是那时的雷诺。现实背景下,或许东风可以再等,但雷诺却已等不起。

  雷诺和PSA一样,正处于艰难时刻。外国企业都很现实,一定是有所要求或者需要才行动。5年前,它不需要,也不紧迫,所以不需进入中国,哪怕所有人都喊破嗓子,它自有其追求。而现在,它有需要,自然就会进入。

 

  2东风雷诺为何十年落定(2)

  非常手段

  市场很残酷,东风雷诺如果不采取非常手段,必将错失苦等十年的机遇。那么,它如何采取非常手段?我认为有四个方面:产品、渠道、人才以及两国政治影响力。

  《汽车商业评论》:那么,东风雷诺到底来得晚不晚?市场是否还有机会?

  朱界飞:东风雷诺跟东风日产不同,后者带动的是跟东风的全面合资。有两个数字值得注意,东风日产十年累计销量400万辆,对东风集团的利润贡献率近60%。因此,东风雷诺如果不采取非常手段,则很难成为跟东风日产同样成功的企业。

  市场很残酷,既然你来得这么晚,残羹冷炙都不会留给你。所以,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东风雷诺如何采取非常手段?我认为有四个方面:产品、渠道、人才以及如何巧妙利用好两国政治影响力。

  第一,产品。说一千道一万,一个企业的成功,首先要看产品。东风雷诺将用什么产品策略,什么销售策略和什么市场策略,这些可以借鉴东风日产经验,但不可以完全拷贝,因为形势和环境都已不同。东风日产旗下有八大金刚,产品线丰富,性价比高,从天籁、轩逸、阳光到骐达,惟一不太成功的是小车玛驰。后面SUV又及时跟进,从楼兰到奇骏、逍客。它的商品战略很清晰,整个产品线有条不紊地紧跟市场来做。

  雷诺的产品线并不亚于日产。跟天籁同级别的塔利斯曼,其他如梅甘娜、风景、风朗、拉古那、纬度等,SUV主打产品科雷傲是雷诺进口事业的一个标杆。2008年前,雷诺在中国市场的概念是零,销量仅890多辆。2008年中村克己调任雷诺汽车执行副总裁,随即派陈国章负责中国业务,情况从此发生了变化。

  雷诺中国这5年,它从零起步,并选择科雷傲作为突破口。科雷傲来得正是时候,中国SUV市场恰恰从2008年开始风生水起。很有意思的是,早在十几年前,也是东风集团旗下的一个公司首先试水SUV:郑州日产帕拉丁,结果它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成为先烈,迄今帕拉丁仍是郑州日产除日产皮卡外的第二大盈利点。

  雷诺中国以科雷傲为切入点,这既是经验,也是一个非常手段。这是谁的策略?

  应该和日产有关,和中村克己这帮中国通有关,他们对市场看得很准。雷诺也是吃螃蟹的人,但这时SUV市场已发酵。接着雷诺就以100%增长速度奔跑,但这种速度增长的起点很低,所以100%的增长没有多大意义。这几年科雷傲的速度,我个人认为比较遗憾。5年销量近10万辆,但是你想想,奇骏和逍客一月就是1万多辆,一年就是十万多辆。并且科雷傲还不能说是纯进口,它虽是进口车,但卖的是国产车价格。

  尽管如此,但2016年东风雷诺推出的第一款车肯定不是科雷傲。签约仪式后,我们和陈玮作过交流,他对此明确否认。

  这说明科雷傲不是合资企业的主打产品。现实情况是,SUV已遍地开花,所有企业都把SUV作为冲击点,导致同质化产品太多。而从SUV发展趋势看,价格逐渐下移,从宽高大向小型化方向走,SUV市场也已接近相对成熟饱和。

  雷诺应该重视纯电动车和小型车。先看纯电动车,雷诺是惟一拥有4款适合大众的电动汽车生产厂商,包括紧凑型两厢车ZOE、风朗Z.E.、MPV Kangoo Z.E。和适合城郊通勤的双座纯电动车Twizy。而纯电动车正是中国汽车未来发展方向。

  再看小型车。雷诺和奔驰主要合作领域在小型车,相当于Smart和Mini Cooper这类车。雷诺的小型车很漂亮,每次都会展出概念车,比如像Clio 4。此外,它还有一款小型SUV Capture,这款SUV车如果能引进国产,将极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雷诺还有一个RS(Renualt Sport)部门,专门负责设计、生产雷诺的高性能汽车产品以及汽车运动赛事,Megane和Clio 4都有极其出色的RS高性能版本。雷诺方程式赛车亦享有盛名,在F1赛场上已经荣获了12个年度总冠军。

  非常手段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必须重视发动机。雷诺纯电动车和小型车相对应的小排量发动机能否引入?据我所知,雷诺和奔驰合作的发动机技术性能非常好,也匹配给Smart。但雷诺会不会同意把它拿进来?我想,十年后的今天,你还想进入中国,必须把最新技术和最新产品拿进来,否则你何必进来?

  一个优秀的企业,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必须要有全球视野和前瞻性眼光。日产进中国,敢把天籁拿进来,而且是中级车价格,以高性价比还利于市场,让用户去选择。轩逸、骐达、阳光等的市场策略都如此,现在启辰策略也是如此。价格竞争当然大家都会做,但品牌竞争要靠本事。如果你首款产品还是科雷傲,或者纬度,或者风朗,可能没戏。

 

  3东风雷诺为何十年落定(3)

  渠道事半功倍

  非专业人才做不成东风雷诺合资企业的未来。胡信东要做什么,陈玮要做什么,他们是东风雷诺这3年能否成功的关键。

  《汽车商业评论》:因此,要打破传统,做到非常手段,东风雷诺就应该跳出传统意义上的合资企业框架。

  朱界飞:的确如此。我再讲渠道。产品和渠道,一个头,一个尾。这5年雷诺中国在全国建有92家经销网络,现在要拱手奉给合资企业,这是雷诺5年进口事业对雷诺国产事业的最大贡献。

  在这之前,我相信他们一定有过矛盾,有过纠结。雷诺中国愿不愿意给?合资后,你要想做好,东风和雷诺就是一家人,一切要以合资企业利益作为评判依据。因此,这是战略,必须给,而且要100%给,必须有人做出牺牲。

  但这些沟通和磨合在签约仪式前就已完成。东风雷诺合资开始运营当天就意味着有了渠道,它不必再从头做起,只需按照这5年进口事业网络管理方式进入,再适时在某些区域上布点。而这些布点,它还可以借助东风日产网络,后者在全国建有400多家网络,从一、二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到县城全都有。

  渠道建设事半功倍。在产品出来前,经销商只需安静地卖科雷傲和其他产品。对他们而言,合资扩大了舞台,经销店品牌溢价一下子就被带动起来,雷诺品牌知名度也会提高。

  按照规划,东风雷诺渠道网络将从2013年的92家增加到2014年的120家。

  这是战术问题。不管是120家还是150家,数量没有意义。第三,非常手段中还包括人,要选东风雷诺需要的各种专业人才。非专业做不成东风雷诺合资企业的未来。

  怎么讲?先从胡信东和陈玮说起。2006年,就在东风有限总部从十堰搬到武汉前夕,也是东风商用车战略重卡天龙发布之时,东风有限前总裁中村克己交代我做一件事。他说,Jeffrey,我想请东风干部吃饭,你帮忙推荐一些。

  我给他推荐了两拨人,每拨4人。第一拨是:黄刚(东风商用车公司总经理)、雷平(东风集团汽车经营管理部部长)、乔阳(东风集团财务会计部部长)和胡信东(时任东风集团办公室主任)。

  当时您怎么想到推荐胡信东?他那时是集团办公室主任。

  这就要讲到我本身。我做过十几年新华社记者,采访过从总统到总理不同层级的人;做过猎头公司总经理;接受过十几次高端猎头的面试,也面试过数百计的高端人才。所以认人较准,何况当时我已经和他们朝夕相处工作了两年。

  我对胡信东的了解,尤其是在东风的最后几年,有时我给徐平董事长起草一些文字,对有些提法把握不准时,就给胡信东发邮件,请他修改把关。因此,

  胡信东的大局观和全球化视野,在东风干部中比较突出。这是其一。

  其二,他做过零部件厂总经理,做过办公室主任,做过资本运营部部长,其执行力和管理经验都有。他应该是东风集团里为数不多的真正国际化人才。实际上东风集团里有这样一批干部,把他们派到全球知名跨国公司里,至少也是总监级以上的高端管理者。

  硬币的另一面,东风派胡信东到东风雷诺做中方一把手,相当于东风日产执行副总经理任勇的角色,也足够显示组织上对他个人能力和素质的认可。他成功与否在于做到两点:一是能否协调好两个母公司之间的关系;二是能否做好与政府和媒体关系,用他做投资关系部长和上市公司董秘的经验,协调好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

  对陈玮而言,就一句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东风既然选择了他,就要给他足够权利。陈玮在东风日产有三四年市场销售副总部长的从业经验,又有转战上市公司中升控股担任COO的经历,这两者足以让他与汽车业其他营销领军人物与众不同,他的经历没有多少人能拷贝。

  所以要放权给他,让他甩开膀子组建营销团队,给他一种没有后路的压力。作为营销负责人,渠道、市场和品牌就得放开干。至于他是坚持用东风内部人才,还是把合资企业里他认为可用的人才挖过来,还是重新在社会上招聘人才,人才组合是他的事,不干预他。他自己决策,用他的资源,他的经验,他的视野,他用人的方式。

  胡信东要做什么,陈玮要做什么,他们是东风雷诺开始这3年能否成功的关键。其中肯定有风险,毕竟陈玮不是胡信东。陈玮是一个纯社会化职业经理人,他虽然熟悉东风文化,但更需要的是职业的做事空间。这就需要把握。

 

  4东风雷诺为何十年落定(4)

  举贤不避亲

  东风是移民家庭后代,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在人才方面,东风应该举贤不避亲,为什么不可以把优秀的东风子弟推荐到东风这个大舞台来?事实证明,东风子弟回归者也不少。

  《汽车商业评论》:我们知道,一方面,东风汽车一直都很重视干部培养和人才储备;另一方面,东风多年合资也培养了大批具有实战经验的成熟人才。在人才方面,您对未来东风的建议是什么?

  朱界飞:从2014年开始,我们就会看到东风两个新合资企业的发展。其实这并不亚于当年东风日产和神龙汽车的合资:一个代表来得最晚的合资,一个代表最早的合资;一个代表不可以拷贝的全面合资,一个代表改革开放后的最先期的合资。作为一个有深厚沉淀的央企,东风本身的人才结构,加上它是十堰移民城市出身,未来东风当有足够大的舞台,让足够多的人才发挥他们足够的潜在能力。

  东风雷诺里有三类人才:第一类来自东风汽车旗下各事业单元。东风内部又细分为两类,一是东风汽车旗下成熟的或具有潜质的骨干;二是东风各合资企业里的成熟骨干。第二类是雷诺派驻员。第三类是社会人才。比如东风日产里的“三无”人员,说到底就是社会化专业人才。

  这种人才需要在海量中挑选,不一定是最优秀人才,但一定是最适合的人才。比如东风日产市场部副部长文飞,他是通过电视节目选拔而来,他不是第一名,不是最优秀者,但却是一个适合的人才,在适合的岗位上被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才。这种经验值得东风内部学习、借鉴或者延伸,但却不能完全拷贝:毕竟各子公司文化不同,你不给他足够待遇,不给他足够舞台,他迟早也会走。

  东风是移民家庭后代,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我在东风工作8年,我知道东风子弟非常优秀,出国留学者众多,上大学比例很高,而且不少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类重点大学。因此,在人才方面,我建议东风应该举贤不避亲,为什么不可以把优秀的东风子弟推荐到东风这个大舞台来?

  东风具有这样的舞台:东风雷诺、东风沃尔沃,以及东风海外事业拓展,这些新的事业需要大量人才。与其找跟东风毫无关系的人才从头培养,还不如让东风子弟回归东风。这样做的好处是,根本不需要时间考验,只要做好东风文化传承。

  但要真正做到举贤不避亲,东风还需要胆量。现在正是时候,赶早不如赶巧。在这个框架里,最后回到一点,东风可以用陈玮,可以让他回来,其实就为此提供了注脚。还有单志东(东风裕隆营销总部总部长)和李春荣(东风乘用车党委书记)也很典型,他们都曾离开过东风,因为不同原因到国外学习,开阔视野后再回归。东风具有开放的文化和包容性。

  产品、渠道和人这三个非常手段相对比较好理解,但中法两国政治影响力该如何给合资企业加分?

  东风已把法国三大汽车品牌聚于一身。过去只有神龙公司,现在又有了东风雷诺,东风在中法两国经济交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东风日产现在要闷声发财,尽可能把日本概念降到最低。2006年中村克己就提出“日产不是日本公司”的概念,目的就是淡化日产作为日本品牌的概念。以今年画线,如果说过去的戈恩努力把日产公司去日本化,那么,现在他是否想把日产回归日本化?我似乎感觉到了戈恩的一些微小变化,但还需要静观。

 

  5东风雷诺为何十年落定(5)

  新金三角

  雷诺-日产联盟;雷诺卡车和沃尔沃卡车;再加上东风,这是新金三角的宏伟概念。未来十年,东风汽车将是这个战略里的主角。倘若东风能做到,东风梦就变得很现实。

  《汽车商业评论》:在这个大框架下,我们怎么看待东风日产和东风雷诺的各自使命?

  朱界飞:刚起步的东风雷诺不会很快给东风集团增加利润贡献。而东风日产在相当一段时期里,将继续扮演“第一利润增长点”的角色。

  冥冥中似乎有天意安排。东风有限这十年和以后的发展轨迹,似乎就顺应了这三任日产派驻总裁的名字:中村克己,因为克己,所以成功;中村公泰,因为公正泰安,所以喻为“福将”;关润,接下来你就只关心利润,闷声发财好了。

  今后东风日产往前走得快和慢,将以利润作为衡量标准。如果说东风雷诺可以充分利用中法关系来提升品牌力,那么,东风日产则恰恰相反,应尽可能淡化与日本的关系。今后十年不要指望中日关系能变好。因此,东风日产最好闷声发财把车卖好就行。

  业界有种观点认为,东风雷诺对东风汽车的意义是“雪中不送炭,锦上来添花”。对此您怎么看?

  实话实说,与东风日产对比,今天东风雷诺的合资意义要弱得多,无非就是给东风集团发展添砖加瓦。但这并不是全部,你再放眼看,东风雷诺和即将要做的东风沃尔沃,这两个新合资项目对东风未来十年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大家重提或者关注的是过去的金三角概念,即雷诺、日产和东风,但如今真正的金三角应该是:雷诺-日产联盟、AB沃尔沃集团和东风集团。这个“新金三角”是决定东风集团未来十年发展的关键。

  新金三角涵盖的意义在于,它将给东风集团最重要的两条战略路线——自主品牌建设和海外市场拓展带来巨大支撑。反之,如果没有新金三角的健康发展,就根本谈不上东风集团立志要做的自主品牌和海外拓展。

  新金三角中,沃尔沃是商用车,两三年或者四五年后,当东风雷诺做到一定程度,当雷诺品牌上升到一定高度时,为什么不可以把雷诺卡车也顺水推舟地引进来?而东风集团早已留出了这么一块地。

  这块地在哪里?

  这就是东风柳汽。柳汽2013年脱离东风商用车作为一个独立实体划拨给东风集团垂直管理,其意就在未来。我曾参观过东风柳汽的商用车工厂,它的漂亮、大气和上档次,一点也不逊色于东风商用车的新工厂。巧合的是,当十年前东风和日产要和雷诺做金三角的时候,柳汽和雷诺卡车就曾谈过合作。

  但时过境迁,东风和雷诺卡车还能重来吗?如果重来,它对东风汽车有何战略意义?

  就像过去十年沃尔沃一直在和东风商用车谈一样,雷诺卡车趁着十年前的金三角余波谈过。未来若干年后,当东风雷诺乘用车做到相当程度,雷诺卡车顺势进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这样,东风既有沃尔沃卡车,又有雷诺卡车,它就能在卡车市场里驰骋,而雷诺卡车和沃尔沃卡车大股东原本就是一家。未来,东风柳汽如若牵手雷诺卡车,既是东风-雷诺合资事业的延伸,也是雷诺品牌的延伸。

  雷诺-日产乘用车联盟,加上AB沃尔沃集团,未来十年,东风集团将是这个大金三角战略里的主角。有日产、雷诺轿车和东风(沃尔沃)商用车这齐飞的两翼,东风梦将变得很现实。这就是东风雷诺和东风(沃尔沃)商用车这两个新合资公司对东风集团未来的根本意义所在。

  在收购PSA问题上,业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您怎么看?

  东风沃尔沃和东风雷诺这两个项目尘埃落定后,东风集团剩下的可能就是收购:一个PSA,一个福汽。这仍然是东风集团握在手里的两张大牌,前者借助收购走向世界,后者整合过剩产业,凸显的是东风作为央企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化战略。

  但是,对于这两起收购案,东风还要继续坚持十二字方针“谨慎跟踪,不急不躁,被动应对”,任凭舆论甚嚣尘上,我自保持理性应对。饭还是要一口口地吃,收购容易管理难,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再好的项目也会变成烫手山芋。

<< 返回分页浏览

买车、卖车就上亚讯车网,www.yescar.cn

汽车团购 http://tg.yescar.cn,省心、省力、省钱!

标签:雷诺东风
>>查看所有评论评论东风雷诺为何十年落定

请文明发言,发广告将被屏蔽IP

回复评论正在回复:亚讯网友 发表于 ×

请文明发言,发广告将被屏蔽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