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亚讯车网! 登录|注册|RSS|最新文章|地图|收藏

召不召回汽车都挨骂 汽车市场无规则可言

标签:厂家召回

在一个“丛林法则”盛行的市场环境下,大家没有规则的约束,也没有法律的保障,“弱肉强食”之下消费者的权益最美保障,所以汽车召不召回厂商都挨骂是必然的。 最近,丰田宣布继北美市场之后,在中国市场召回16万辆RAV4。差不多同一时间,现代汽车在美国市场上宣布召回22万辆圣达菲及索纳塔,但不涉及在中国销售的相关车型。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不管有没有在中国召回,这两家公司都挨了不少中国网友的“板砖”。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网站的信息统计,仅今年上半年,我国就有汽车召回32次,涉及16个品牌、1014170辆汽车。然而,如何客观理性地看待汽车召回,生产者、消费者和监管者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丰田召回也挨骂 国外召回、国内不召回,之前一直是消费者质疑部分汽车厂商的焦点。 比如

  在一个“丛林法则”盛行的市场环境下,大家没有规则的约束,也没有法律的保障,“弱肉强食”之下消费者的权益最美保障,所以汽车召不召回厂商都挨骂是必然的。

  最近,丰田宣布继北美市场之后,在中国市场召回16万辆RAV4。差不多同一时间,现代汽车在美国市场上宣布召回22万辆圣达菲及索纳塔,但不涉及在中国销售的相关车型。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不管有没有在中国召回,这两家公司都挨了不少中国网友的“板砖”。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网站的信息统计,仅今年上半年,我国就有汽车召回32次,涉及16个品牌、1014170辆汽车。然而,如何客观理性地看待汽车召回,生产者、消费者和监管者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丰田召回也挨骂

  国外召回、国内不召回,之前一直是消费者质疑部分汽车厂商的焦点。

  比如:去年在质检总局的介入下,丰田“姗姗来迟”递交了召回报告,在中国内地召回逾5000辆雷克萨斯产品。但当时丰田表示,国内召回与全球召回无关,也并不是因为受到压力才提出召回的。而此次召回RAV4,丰田学乖了,反应可谓迅速,与北美召回时间相差无几。

  但即便如此,不少消费者还是不满意。

  丰田称,此次召回是发生在北美地区个别经销商售后服务环节上的问题,是过去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极为特殊的案例,而且在中国国内没有发生相同的状况。对此,RAV4车主沈先生认为,丰田召回措辞傲慢,感觉召回像是厂商对中国消费者的恩赐,缺少诚意。

  另外,丰田称,如果有用户由于特殊原因使用海外相关车型,并确认属于此次召回实施对象范围,本着对用户负责的态度,也将进行无偿对应工作。但沈先生指出,事实上,《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进口、销售的汽车产品的召回及其监督管理”均适用这一条例。因此,有合法手续的进口车本来就在召回行列之中,而不是厂商的“额外开恩”。

  厂商想召回却有顾虑

  事实上,召回与否,厂商也有难言之隐。一方面,汽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产品,涉及上万个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又是由成百上千个配套厂生产的,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妨碍安全的问题。也就是说,没有完美的汽车,也不可能通过测试发现所有故障。就如波音公司的一句名言那样,“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通过空难去发现故障来改进飞机”。因此,汽车召回一般与汽车制造水平、产品质量的高低没有必然联系。

  但另外一方面,汽车召回意味着产品质量差,这是在中国汽车消费者中流行的一个误区。原本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的召回,却都要被扣上“质量差”的帽子。比如:我们时常会听到身边的人这样说,“某某牌的汽车又召回了,看来质量真是不行。”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厂商对召回还是有不小的顾虑。哪怕是主动召回,仍觉得自己是百口莫辩,所以还是怕见光,尽量低调处理。比如:在2011年汽车产业的80余次召回行动中,自主品牌车企仅为一例。

  需加强监管者作用

  显然,消费者对这种状态也很不满意。

  去年年底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八成的受访者认为当前中外汽车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社会责任履行方面不尽如人意。其中,消费者权益保障做得最差。受访者普遍认为,召回基本只能靠厂商自觉。之所以进口汽车召回特别多,也是因为在国外召回了同批次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不召回,“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厂商与消费者之间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加深了双方之间的不信任感。个别厂商认为违规成本低廉,漠视消费者生命安全,抵死不召。这样一来,加深了消费者对召回的抵触情绪。这样又会影响和干扰其他厂商的正确判断,让正常的召回步履维艰。这也就出现了无论召回不召回,消费者心里都有一股怨气的情况。

  因此,要解开这个“心结”,还需要加强监管者的作用。2010年7月,质检总局以2004年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为基础,起草了《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今年2月,征求意见稿由国务院法制办发布并公开征求意见,预计不久后将出台。汽车召回从部门规章“升级”为国家法规,对整个汽车产业链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迟迟不指制定相关的法律框架规范市场行为、不设相应的监管机构规管大企业,最得利的恐怕还是备受指责的各大厂商。

买车、卖车就上亚讯车网,www.yescar.cn

汽车团购 http://tg.yescar.cn,省心、省力、省钱!

标签:厂家召回
>>查看所有评论 评论召不召回汽车都挨骂 汽车市场无规则可言

请文明发言,发广告将被屏蔽IP

回复评论正在回复:亚讯网友 发表于 ×

请文明发言,发广告将被屏蔽IP